近年来,南昌市新建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聚焦“三个依托”,健全“三项机制”,拓展“三项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服务各族群众,落实联谊交友,积极探索打造民族工作多元联动新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工作多元化服务提质增效。
依托党委坚强领导。区委会定期研究民族工作每年不少于2次,充分依托区委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整合乡镇(街道、管理处)、村(社区)两委和政法、信访、公安、住建、民政、人社、、市场监管、文广旅游、教体、卫健等公共行政资源,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牵头协调,民族宗教事务局具体指导,多元参与的民族工作新格局。
依托部门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协同配合。会同有关区直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各民族同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诉求的排查发现、分流化解、进展跟踪全流程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形成多元联动的强大合力,实现各民族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链条式解决。为各民族群众排忧解难,近三年来,为各民族群众协调解决如店面流转、物业管理、厨余垃圾、店面装修、小孩入学等诉求200余件。
依托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民族工作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各种交友联谊及政策宣讲活动。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日邀请各民族同胞开展“我们的节日”民族团结联谊活动20余场次。在学校打造“洪石榴”孵化基地,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等民族团结宣讲活动,从娃娃开始,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健全日常排查机制。与区委政法委共同建立健全民族领域网格员队伍,纳入社会市域治理体系,同部署同安排,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定期对各民族代表人士、民族产品经营户等各民族同胞开展上门走访座谈,及时了解各民族同胞的工作生活情况,对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稳控,确保“动态有人注意、情况有人收集、问题有人报告、困难有人解决。”
健全定期回访机制。对有困难诉求的各民族同胞进行定期回访,及时掌握各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进一步增进沟通了解,增强互信。并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做到心中有数、掌控有度、处置有方。通过4年多的定期回访,成功协调了一起突发事件,依法依规维护了一户同胞的合法权益,并为其减免费用10余万元。“真情服务解民忧 民族团结一家亲”小小的锦旗,蕴含了民族大爱。
健全舆情巡查机制。加强与网信、网监等部门的对接联系,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定期分析研判。实行网上滚动巡查,及时掌握涉民族领域的社情及信息,及时发现、及时核实、及时稳控、及时化解,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避免涉民族领域负面舆情发生、发酵和蔓延。
延伸法治宣传教育。组织“洪石榴”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门店,同时积极邀请市场监管、执法、司法、教体、人社、卫健、民政、消防等部门参与,围绕各民族同胞关心的医疗、教育、生产经营、合法权益保护等热点问题,通过以案说法、现场互动、政策宣讲等形式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近20余场次,进一步增强“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营造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延伸“洪石榴”平台建设。突出“五个纳入”,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视与支持,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按照“成熟一个,打造一个”的原则和有组织、有场所、有职责、有台账等“六有”要求,深入推进“洪石榴”民族工作品牌建设,不断拓展民族工作的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全区已创建“洪石榴”服务站、“洪石榴”之家等工作平台19个。
延伸民族工作触手。民族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主动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民族工作触手,在抓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强化多方力量参与,将民族工作纳入综治工作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老党员、网格员、保洁员“三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积极为各民族同胞排忧解难,积极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添砖加瓦。